欢迎词

发布时间:2020-07-27 00:00:00

您好,欢迎来到中科检测技术服务(重庆)有限公司官网!

顶部链接

发布时间:2021-08-09 21:16:11

CMA  |  资质认证  |  联系我们  |  网站地图
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
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

全国统一服务热线

发布时间:2020-07-27 00:00:00
/
/
/
生态环境部印发《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监测规划》
资讯分类

生态环境部印发《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监测规划》

  • 分类:行业新闻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2-01-25 09:39
  • 访问量:0

【概要描述】近日,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印发《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监测规划》的通知,要求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。

生态环境部印发《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监测规划》

【概要描述】近日,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印发《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监测规划》的通知,要求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。

  • 分类:行业新闻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2-01-25 09:39
  • 访问量:0
详情

  近日,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印发《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监测规划》的通知(环监测〔2021〕117号)。

关于印发《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监测规划》的通知

  生态环境部 关于印发《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监测规划》的通知

 

  《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监测规划》要求以监测先行、监测灵敏、监测准确为导向,以更高标准保证监测数据“真、准、全、快、新”为根基,以健全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为主线,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。具体实施包括:

  一、支撑低碳发展,加快开展碳监测评估。

  1.推进碳监测评估试点:组织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试点,组建重点城市温室气体监测网络,合作共建全国碳监测网络。2.补齐碳监测技术短板:加快推进大气碳监测相关卫星研制发射,开展多尺度甲烷遥感监测,构建温室气体监测技术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。3.积极开展其他履约监测:按照履约成效评估要求,开展POPs、Hg、ODS和HFCs等背景区域定位监测。

  二、聚集协同监控,深化大气环境监测

  1.巩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:国家网覆盖地级及以上城市;地方网综合覆盖县城和污染较重乡镇,鼓励开展有毒有害污染物监测。2.加强PM2.5和O3协同控制监测:地级及以上城市分区分类开展非甲烷总烃、颗粒物组分、VOCs组分监测;直辖市、省会城市和重点区域城市组建路边交通监测站网;推动工业园区建立监测预测体系。3.扩展大气污染监控监测:深化大气遥感监测业务化运行,建立移动源监测体系,扩大全国超级站联盟;鼓励重点区域建立区域一体化监测网络。4.提升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水平:健全国家、区域、省、市四级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体系,省市开展7-10天预报,国家和区域开展15天以上预报。

  三、推动三水统筹,增强水生态环境监测。

  1.优化水环境质量监测:国家网覆盖重点流域和地级及以上城市,完善自动为主、手工为辅的水质融合监测评价;地方网覆盖辖区内重要水体、主要城镇、大型工业园区和种养殖区下游、重点河流市县界;加强长江、黄河等重点流域监测。2.完善水生态监测评价:构建指标框架统一、流域特色鲜明的水生态监测评价体系,率先在长江流域开展水生态考核监测。3.拓展水污染溯源监测:完善“断面-水体-污染源”全链条监测溯源技术体系;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面源立体监测网络;逐步开展水环境预报预警工作。

  四、着眼风险防范,完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。

  1.优化土壤环境监测:国家布设土壤环境背景点和基础点,5-10年监测一轮;地方开展土壤风险监管点和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环境监管。2.布局地下水环境监测:健全分级分类的地下水环境监测评价体系,组建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网,推进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监测数据共享;地方开展地下水污染风险防控监测,重点企业开展地下水自行监测。3.推动农村环境监测:组织开展3500个特色村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,支撑生态环境保护从城市向乡村延伸覆盖。

  五、强化陆海统筹,健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。

  1.完善海洋环境质量监测:国家网以近岸海域为重点、覆盖管辖海域,实现陆海统筹、河海联动,支撑美丽海湾建设。2.加强海洋生态监测:建立海洋生态监测网络,开展河口、海湾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监测,开展海岸带生态监管监测。3.开展海洋专项监测:在重点海域开展海洋垃圾和微塑料、海水低氧、海洋酸化等监测;深入开展西太平洋环境质量综合调查。

  六、注重人居健康,推进声、辐射和新污染物监测。

  1.健全声环境监测:规范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设置,到2025年底前,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并与国家联网。2.加强辐射环境监测:完善国家、省、市三级辐射环境监测体系,分类推进地市级基本辐射监测能力全覆盖;优化辐射环境监测网络,提升地方核设施监督性监测和周围环境应急监测能力水平。3.重视新污染物监测:开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、全氟化合物等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调查监测试点,夯实基础能力;地方优先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新污染物监测;探索生态环境健康风险监测评估。

  七、贯彻系统治理,拓展生态质量监测。

  1.构建生态质量监测体系:建立天地一体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,指标涵盖生态格局、生态功能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胁迫;鼓励地方加密建设生态质量监测站点和样地。2.规范生态质量评价:落实区域生态质量指数(EQI)评价与报告制度,每年开展全国、重点区域、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等不同尺度生态质量评价。3.服务生态保护监管:用好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,开展多尺度生态状况遥感监测评估。

  八、坚持测管联动,强化污染源和应急监测。

  1.规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: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发证单位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制度;填平补齐自行监测技术指南。2.加强污染源执法监测:坚持国家指导、省级统筹、市县承担,深入推进执法监测机构优化增效;完善监测与执法相互持证制度,按照“双随机”模式联合开展执法监测;强化大数据联合监控。3.健全环境应急监测体系:坚持国家指导、省级统筹、平战结合、区域联动,在全国设立若干区域性应急监测基地。

  九、筑牢质量根基,推动监测数据智慧应用。

  1.健全监测质量管理体系:研究构建并推动实施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运维机构质量管理体系;完善生态环境监测量值溯源体系,强化计量保障能力。2.加强监测质量监督检查:组织开展国家网和重点领域、重点行业监测质量监督检查,结合检查结果实施差异化管理;加大社会监测机构联合监管力度,推动信用评价;严查严罚监测数据弄虚作假。3.提升大数据监测水平:制定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和智慧创新应用指南,形成交互贯通的生态环境监测会商系统;组织监测数据全国联网。4.强化数据挖掘与综合评价:整合唤醒监测数据资源,开发应用场景,开展联合研究示范;健全生态环境监测评价、排名、预警和公开制度,使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感受更加一致。

  十、加强科技攻关,塑造产学研用创新优势。

  1.发挥标准引领作用:重点补充更新管理迫切需要的监测标准出台,优化监测标准管理、评估与验证机制,推进标准废止、整合与更新。2.强化监测科研与国际合作:完善全链条监测技术体系,加强前瞻性监测管理与技术研究;深化跨国界河流水质联合监测等国际合作。3.推进遥感监测技术应用:构建高低轨组网、多手段综合、能力完善、响应快速、有序衔接、自主可控的立体遥感监测网络,加快形成全方位、高精度、短周期遥感监测能力。4.支持监测装备自主研发:加大集成化、自动化、智能化、小型化监测装备研发与推广力度,加强新设备技术验证,推动监测装备国产化。5.激发产学研用创新活力:增强国家监测机构“一总多专、分区布局”技术优势,布局一批创新基地;探索多元主体合作模式,带动监测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  十一、坚持深化改革,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。

  1.完善法规制度:推动出台《生态环境监测条例》及配套制度;完善监测服务激励约束制度,促进形成一批专业优质的社会化监测机构。2.细分监测事权:探索建立央地事权清单编制和动态调整机制。3.优化运行机制:强化省级业务统筹与技术指导,优化市级监测任务与财政保障,推进区县功能化建站和局队站融合管理。4.增强地方监测能力:推进监测机构能力标准化建设,确保机构资质、人员、实验场所、仪器装备、经费保障等满足业务需要。5.培育人才队伍:完善人才选拔制度和人才保障政策,加强监测系统思想政治建设和行风建设,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先锋队。

  以上资料来源:生态环境局 一图读懂《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监测规划》

关键词: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友情链接:

联系我们

底部联系我们

发布时间:2021-08-09 20:43:59

地址 地址:重庆市北碚区云禾路74号两江新区科技科创中心G7-5

电话 电话:177-0834-2530

座机 座机:023- 68200500

邮箱 邮箱:17708342530@163.com

留言咨询

留言应用名称:

客户留言
描述:
验证码

地址版权

发布时间:2019-05-10 00:00:00

© 2021 中科检测技术服务(重庆)有限公司 页面版权所有  渝ICP备2021007636号-1 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重庆 渝公网安备 50010902001216号

地址版权手机

发布时间:2019-05-10 00:00:00

© 2021 中科检测技术服务(重庆)有限公司 页面版权所有

渝ICP备2021007636号-1 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重庆